️云南 · 丽江
我第三次来到云南,第二次爬上玉龙雪山,运气不好,还是什么都没看到,不过也不是很重要。
这次主要是为了开车去吃野餐,不是小红书里那一种,打开视频看看我的Vlog,是今年吃过最美的一顿饭
厨房对谈:李旻果与藜麦的故事
视频里这位就是上个月给我寄藜麦的李旻果老师,作为梅赛德斯-奔驰 She's Mercedes 创造者计划的合伙人,她在丽江种植了一大片藜麦,并请我来她的野厨吃饭。
我也从云南给你带回了礼物——认养一片属于你的藜麦田,让你实现藜麦自由。
⛺️天籽野厨
从丽江开车差不多一小时,来到雪山下的太安大田,这里是一片藜麦农场,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荒野厨房——天籽野厨 Universal Farmacy,取自李旻果老师的自造词,Farm + mercy 是农场与善行的结合。
“这是中国的 noma 吧!”我边拍边说
七月的丽江还有点凉,走进来感觉到柴火的温度和味道。
几乎没有电器的木头屋子里,做菜的工具仅仅是几把简单的厨刀,再加上火而已。大厨骆驼在准备午餐,忙前忙后的纳西族阿姨们脸上挂着高原红,这是一个充满原始气息、真正属于农民的野厨。
我和果姐坐下来聊了聊,内容关于她的厨房、她的藜麦田,还有这次梅赛德斯-奔驰 She s Mercedes 创造者计划,可以看看上面的视频。
说着果姐摇响厨房的铃铛:
“开饭喽!”
野厨午餐
01.
来自大地的一碗热汤
煮了一上午的汤,终于开锅。
羊肚菌、松茸、火腿、走地鸡、腊排、蔓菁 再加上大田采收的红藜与白藜。太安本地最好的食材与云南人最熟悉的味道,全都放进锅里,每每搅动,它都变得更加丰富、浓郁、鲜美。
果姐说把这碗汤喝完,就是大田的家人。
食物总将人紧密联结,像汤一样热气腾腾。
02.
回归山野的藜麦食谱
这是一张属于大田的餐桌,食材全部取自当地,连花艺都采自附近的野地,由果姐的女儿、艺术家李林妲布置而成。
藜麦出现在了每一道菜里:纳西藜麦血肠、藜麦芽沙拉、藜麦鸡豆糕、藜麦松茸烧卖、牦牛黄油藜麦曲奇、藜麦面包。
吃惯了轻食餐厅的藜麦沙拉,第一次见到尝到藜麦以如此多变的方式融入云南当地饮食,一点脆脆的口感竟然如此百搭。
03.
云南本土的食材野宴
大厨骆驼抽出贴身的小刀,切分火腿、烤鸡、牦牛肋排。
云南食材够好,做法不需要复杂,先腌制一夜,早上六点开始慢烤,不断用牦牛的黄油涂抹在肉的表面,再用冷杉木烟熏,达到外表焦脆上色,肉质嫩而不柴的状态。
肋排轻松脱骨,比 Wagyu Beef 更具肉香。
许多高级餐厅也能吃到云南的物产,但最鲜美的味道真的运不出去,要你来到产地才能吃到。
04.
帐篷下的荒野餐桌
山间支起的几顶帐篷,就是餐室与饭桌,今年「野奢」这么火,其实最野的是本土食材,奢侈的是时间。
土地长出食物,食物喂饱身体,吃饱的人们再用手脚去播种土地,这里依然维持着如此简单自然的循环。
播种藜麦
藜麦作为耐寒、耐旱、耐盐碱的高海拔作物,云南大田拥有与它完美匹配的自然条件。
我们吃的藜麦,本身是一颗颗种子,比米粒还要小,却富含巨大的能量,单手就能握住的一把,足够播下一亩地。
疏松、刨坑、播种、盖土,许是在高海拔做有氧,半垄地没种完,我已经大汗淋漓。
真正的农业当然要比今日的劳作复杂得多,但触摸着土壤会让人平和谦逊,就是这样一粒粒天生天养的种子,让土壤重新恢复活力,从最本质的地方改善与保护了丽江的物种多样性。
对于 She's Mercedes 创造者计划来说,李旻果老师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合伙人。正是有果姐这样有创造力的女性,「助藜麦护生态」项目才能将藜麦播种在太安大田。
有了 She's Mercedes 的支持,云南的藜麦逐年丰收,当地的农民开始理解这种新的作物,不仅带来可观收入,也会更加善待土地。
结束半天劳作,野间燃起篝火。
我们终于放下手机和社交网络,围炉夜话谈论着今天播下的种子和会将到来的收成。
大概等三个月后,大田会收获新一批粮食,秋天的藜麦田会很美,到时候要不要一起回来看看?
本期福利
此番在丽江驾乘梅赛德斯-奔驰全新 GLE 插电式混合动力 SUV,7种驾驶模式,百公里油耗仅1.7L。
梅赛德斯-奔驰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,实行无纸化办公、光谱发电、循环回收水,计划在2039年实现碳中和,所建立的56号工厂,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。
She's Mercedes 创造者计划希望和更多有创造力的女性一起,在交流与启迪中,找到彼此的灵感与伙伴,完成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实事。
你我都可以成为 She's Mercedes 创造者计划 的成员,通过认养藜麦田,在丰收季收获于太安大田采收的本土藜麦,无论是0.1亩还是1亩,都能在今年秋天实现藜麦自由。